服务热线: 400-168-0023

新闻资讯

News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日期: 2018-04-20
浏览次数: 59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统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工作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及相关机构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各类开发区管理机构党政领导干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安全发展、依法治理,综合运用巡查督查、考核考察、激励惩戒等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使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营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四条 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地方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以及上级党委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把安全生产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和向全会报告工作的内容,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三)把安全生产纳入党委常委会及其成员职责清单,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支持人大、政协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重视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五)推动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干部培训内容。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把安全生产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三)组织制定政府领导干部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并定期检查考核,在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三定”规定中明确安全生产职责;


(四)组织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与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保障监管执法必需的人员、经费和车辆等装备;


(五)严格安全准入标准,推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机制,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本地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依法领导和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及信息公开工作;


(六)领导本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推动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等工作,推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第七条 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协调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政法、机构编制等单位支持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支持、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原则上由担任本级党委常委的政府领导干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其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及本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二)协助党委主要负责人落实党委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督促落实本级党委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


(三)协助政府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四)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机制建设,指导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组织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依法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和调查处理,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


(六)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和教育培训、科技支撑等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其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及本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组织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监督检查;


(三)指导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相关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行业规划、科技创新、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四)统筹推进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五)组织开展分管行业(领域)、部门(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目标管理、应急管理、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等工作,推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机制。


第三章 考核考察


第十条 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督查督办重要内容,一并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一条 建立完善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加强对下级党委和政府的安全生产巡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将巡查结果作为对被巡查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第十二条 建立完善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对下级党委和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与有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评定挂钩。


第十三条 在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以及其他考核中,应当考核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并将其作为确定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年度考核中,应当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列入述职内容。


第十四条 党委组织部门在考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拟任人选时,应当考察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


有关部门在推荐、评选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奖励人选时,应当考察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


第十五条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情况公开制度。定期采取适当方式公布或者通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结果。


第四章 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对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安全生产专项重要工作、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成绩优秀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上级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记功或者嘉奖。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一)履行本规定第二章所规定职责不到位的;


(二)阻挠、干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或者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


(三)对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


(四)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


(五)有其他应当问责情形的。


第十九条 对存在本规定第十八条情形的责任人员,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通报、诫勉、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或者处分等方式问责;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第二十条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被追究领导责任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相关规定时限内,取消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资格,不得晋升职务、级别或者重用任职。


第二十一条 对工作不力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扩大,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主动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损失或者挽回社会不良影响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轻、减轻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查实已经全面履行了本规定第二章所规定职责、法律法规规定有关职责,并全面落实了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的,不予追究地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且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是否已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格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实施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应当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根据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履职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存在本规定第十八条情形应当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权限和职责分别负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应急管理部商中共中央组织部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8年4月8日起施行。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3 - 03 - 13
哈尔滨石化公司机动设备处深入开展抗晃电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抗晃电专项排查治理、润滑油压联锁延时排查治理等专项管理提升工作。通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2021年11.08外网晃电后造成的装置波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晃电不停装置、不停关键机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重点攻关治理。汽轮机组抗晃电治理的关键在于油泵自启动或晃电时不能因润滑油压力或速关油压力过低造成联锁停机。当速关油压力不能克服速关阀弹簧弹力时,导致速关阀活塞与速弹箭座分离,速关油泄压至回油管路,速关阀动作关闭而导致汽轮机停机。电网电压出现异常时,会引发润滑油压力波动,压力波动较大时,易造成速关油压低导致速关阀关闭,联锁停机。机动设备处多次组织专项攻关会,制定了攻关方案。结合油泵电机抗晃电方式、油压联锁启动备泵动作值、油压联锁动作时间、蓄能器容量、油系统容量等方面,创新提出一种全新的“主动+被动”的综合抗晃电技术,实现大...
2023 - 01 - 03
近日由北京英瑞来承担的国家电投集团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托叶玛110kV光伏变电站新增智能地网预警防御系统项目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单元,其主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但是对于变电站辅助设备而言,仍存在着辅助设备子系统相互独立、设备参数的监测不全面、部分数据来源缺失,智能化程度普遍不同步等问题,制约着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给变电站的日常运维作业带来不便,同时也使变电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IGES智能地网预警防御系统能够弥补变电站接地网监控、保护的盲区,是实现变电站接地网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的综合型预警防御系统。IGES能够提供多点、多维度实时在线监测及实时录波,全面监测系统接地安全隐患,具有预警功能的同时,具备对与接地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主动防御的能力,是变电站实现智能化及安全可靠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 - 02 - 10
近日,英瑞来科技成功入选北京市2022年度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收到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颁发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证书》。“专精特新”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推出的专项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专精特新”企业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英瑞来作为电气安全系统管理的首创者、技术引领者,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电气安全领域专业技术、产品与服务。英瑞来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获得“专精特新”主要是从四个基本维度获得用户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专业化:作为电气安全系统管理的首创者、技术引领者,英瑞来专注于电气安全技术,企业及产品在多个电气安全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并拥有多项国内外独有的专...
2022 - 01 - 18
北京英瑞来成功通过江铜集团科技成果评审暨英瑞来电气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近日,由北京英瑞来承担的江铜集团某公司“供电系统电压暂态稳定性与功率振荡治理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并颁发了《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证书》。图1 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证书项目背景大型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一次主回路的电压暂态稳定性对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用电网络愈加复杂。当系统受到如下多种扰动时,均可能导致电压暂态稳定性问题,产生振荡:(1)  )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如系统阻抗、短路容量、运行方式、接地方式、功率分布等。(2)  各种过电压,如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3)  各种故障,如短路、断线、缺相等。(4)  各种操作,如母线分合、空载合母线或线路、变压器送电、电机启动、冲击负载投切等。(5)  电力电子设备增多,如变频器和直流调速设...
Copyright © 20017 - 2019 Enrely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208室
电话:+86 0755-2955 6666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