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的系统结构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
二、雷击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1雷电的产生机理
雷电是雷云间或雷云与地面物体间的放电现象。
电位差可达数兆伏甚至数十兆伏,放电电流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经验表明,对地放电的雷云绝大部分带负电荷,所以雷电流的极性也为负的。
2.2雷电的主要类型
直击雷: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放电。
感应雷:包括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2.3雷电的危害
直击雷:雷云放电时,雷电流可达几百千安。通过被雷击物体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燃烧。
感应雷:雷电感应是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作用。
2.4雷击对银行的影响分析
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单位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网络的运行系统中。这些高精密的电子计算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耐过电压电流能力极低,无法保证在特定的空间里遭受雷击时仍能安全运行。
伴随着银行新业务的增加,如网络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业务的迅速开展,以及ATM、POS、网上银行、无纸办公(电子邮件)等内容,银行系统建设的任务开始繁忙起来。因而,网络不间断成为银行服务的一项重要的业务。所以这些网络节点、独立工作站、服务器、数据中心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设备,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不受电源及雷电干扰成为银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雷电入侵会危及银行机房内所有的用电器,严重影响银行局域网。
2.5银行典型防雷措施
屏蔽的措施
第一种是在建筑自身中实行屏蔽的措施,是一种金属性质的屏蔽构造,而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机房的屏蔽。
第二种便是对传输线的一个屏蔽,传输线路又主要有内外传翰线路两种,它们的布线都是要通过金属来实现,在这个屏蔽措施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使楼房等相关建筑物的主要钢筋与传输的线路保持较远的距离,传输线路则在其两端处与地线相连。
最后一种便是对备进行屏蔽,也就是说设备其自身被进行了一系列的屏蔽措施后,它们的外壳就可以直接与地线相连。
等电位联结技术的相关措施
第一个部分便是在相应的银行建筑的外部进行等电位的连接;
第二部分则是在银行建筑的内部进行等电位的连接;
最后一部分是银行各设备的一个等电位的连接,其中主要是通过传输线通过SPD实现等电位的连接。
安装SPD 保护
分别针对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对银行系统进行SPD保护。
2.6银行雷击事故案例
2008年6月14日,广州骤然雷电大作,多处遭遇雷击,记者连连接到电源中断、房屋被损的报料。在雷公的淫威下,中山六路某银行电脑受损、系统瘫痪, 无法正常营业;同福西路一屋屋角被击破。
三、故障电弧对银行的影响分析
3.1银行中故障电弧的产生原因
随着电子产业发展快,电气档次越来越高,用电负荷越来越大。银行普遍使用电脑、电传、计算机、打字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加上各种空调、电视监控等,用电负荷迅速增大。而且,一些老的银行存在电气设计和安装不符合要求、电线老化、乱拉乱接线路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因故障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
3.2故障电弧对银行的影响
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单位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发生火灾一方面导致硬件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一方面将导致银行客户信息丢失及相关的计算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3银行故障电弧事故案例
2016年8月2日,山西晋城位于广场附近的某银行发生火灾,20时11分,大火被成功扑灭。大火导致多台设备损坏,银行不能继续营业。火灾原因系电脑室空调忽然打火,引燃室内可燃物。
四、谐波和不平衡对银行的影响分析
4.1银行中谐波和不平衡的产生原因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依赖于银行信息系统供电的高可靠性。为了提高银行信息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银行信息系统普遍采用了市电、自备发电机组和UPS电源三种供电电源互可自动切换的供电模式。
银行信息系统大量使用UPS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变频空调以及节能照明灯具等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负载,导致谐波污染严重。
4.2谐波和不平衡对银行的影响
谐波和不平衡会导致线路的老化和发热。
导致低压配电设备工作异常,可使配电系统中低压电器设备(断路器、漏电保护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发生误动作。
谐波危及信息、数据、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显示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于谐波的干扰,可能出现如计算机系统瘫痪或死机、停滞、失真和系统控制失常,这将会造成银行很大的损失。
高次谐波能造成数据处理中心主机的误操作和死机,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联网运行。
谐波会造成自动提款机的误动作和死机给储户和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了银行和客户的纠纷。
